根據WHO統計,全世界65歲以上的長輩,每3人中就有1人有失能性聽損,到了75歲,比例更高達每2人就有1人,回到台灣,根據華科基金會2019年發布全台最大規模聽力篩檢報告統計,社區65歲以上長者具失能性聽損接近40%,但只有不到5%的人會就醫或是尋找資源,許多人覺得只是「聽不清楚」,但你有想過「聽不清楚」可能會引發哪些問題嗎?
前陣子黃魚參加華科基金會舉辦的「長期照顧聽覺服務工作坊」,今天就把課程精華一次整理給大家!
- 社交困難:長輩與人溝通時,會發生說了聽不懂,或是聽了沒搞懂,導致理解錯誤或無法溝通,讓長輩與親友的關係可能發生變化
- 失智:長期社交困難,讓長輩社交機會與意願降低,外出意願減少,刺激不足,增加失智症風險
- 跌倒:兩側耳朵聽力退化程度不同,導致對聲音的反應不同,增加戶外跌倒的機會
- 死亡率增加:意外、失能與失智等機會增加,反覆住院的機率也上升,最終導致長輩的死亡率增加
聽力損失者的生活特徵
你身邊的長輩有出現以下行為嗎?如果回答「是」,那很可能已經有聽力損失囉!
- 電視開很大聲
- 常常沒聽到電話、電鈴聲
- 常常說「蛤」、「再說一次」
- 聽電話、看電視會聽不清楚
- 在餐廳或街上等吵雜環境時,會聽不清楚
- 容易聽錯相似音,如:褲子、兔子、肚子,或是台語的
聽力檢測方法:華科搓手聽篩法
由華科基金會提出的兩種搓手方式,能夠快速篩檢聽力狀況,方法如下:
- 找一個安靜的地方,建議在背景噪音55分貝以下的房間,如:臥室
- 確認手部乾燥
- 食指拇指放在耳朵旁邊,以不碰觸耳朵為原則(在受測者背後)
- 輪流於左右耳,前後摩擦「搓手指」
- 請受測者聽聽看有沒有沙沙聲
➡ 如果兩隻耳朵都聽到搓手指的聲音,恭喜您,您的狀況屬於綠燈
➡ 如果只有一隻耳朵聽到搓手指的聲音,注意,您的狀況屬於黃燈
- 接著再做「搓手掌」測試
- 重複上述3-5的步驟,將手指改為「雙手掌」互搓
➡ 如果兩隻耳朵都沒聽到搓手指,有聽到搓手掌的聲音,注意,您的狀況屬於橙燈
➡ 如果兩隻都沒聽到搓手指,且沒聽到搓手掌的聲音,注意,您的狀況屬於紅燈
檢測結果如果不是綠燈,建議尋求聽力師、耳鼻喉科醫師協助做更近一步篩檢,早期介入就能早期預防失能性聽損喔!
延伸閱讀:華科基金會[華科搓手聽篩法]
聽力損失者的生活復能與輔助策略
聽覺輔具
依照使用者需求與配戴接受度,從助聽器到無線喇叭都是聽覺輔具,其中最為人所知的就是助聽器,但許多人對助聽器有迷思,覺得配戴後馬上就可以聽清楚聲音,事實上是需要3-6個月的調整適應期,而且一定要長期配戴才會有效果喔!
對於社交需求較少的長輩,價格高昂的助聽器不見得實用,這時「輔聽器」就能派上用場,這次工作坊現場架設各式聽覺輔具設備,例如:指向性喇叭、頸掛式喇叭、遠距麥克風系統、家用電話擴音裝置等,供學員體驗這些設備對聽損者生活品質的改善。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眼鏡式輔聽器,非常適合有配戴眼鏡的長輩裝在眼鏡上,就能達到輔助聽覺的效果!
溝通策略
使用正確的溝通方式,能夠建立友善的溝通環境,與聽損者的溝通順利,工作坊中整理了以下五個方法
注意力
開始說話前,請先確認聆聽者的注意力在你身上
距離
雙方距離不宜過遠,建議在一公尺內(手臂平舉的距離內)
視覺線索
正面與對方對話,且不要遮住五官,以提供足夠的視覺線索(表情、口型、首飾等)
說話方式
說話時放慢語速,咬字清楚,適時協助摘要重點
環境
選擇安靜、明亮的環境,或是移除環境中的干擾源(如噪音、電視聲音)
這裡也要特別提醒,與聽損者對話不是「大聲」就聽得比較清楚喔!速度放慢、咬字清楚、適當音量與提供聽者視覺探索,才是與其有效溝通的關鍵!
飲食與營養
守護聽力相關的神經、結構,飲食的原則很簡單,就是「多樣、多色、多種」,選擇omega-3與9的好油,多蔬菜,適量水果,選擇全穀,多白肉少紅肉,這些食物中有豐富的抗氧化物,能夠保護聽力相關的神經與結構,這次工作坊提供了美味又營養的餐盒,處處感受得到主辦單位的用心!
這次非常感謝華科基金會舉辦這麼棒的工作坊,從學理到實務經驗,非常詳細的說明聽力與老化的關係,搭配實際參與的活動,讓我更能體會長輩聽力損失後的生活困境,期待未來結合營養專業與今天所學,提升熟齡與樂齡長者的照顧能力,真正打造聽力友善群島!
無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