講座心得

[講座心得] 良食脈動part25 了解食安、掌握食安,讓食安走入生活

文/黃楀軒 營養師

從醫院走入居家,與民眾接觸的更深入,遇到的問題也更多了,持續增進飲食知識是一定要的,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良食脈動講座,一直都是我增加飲食知識的首選,基金會的理念:以科學知識為基礎,推廣透明飲食教育也是我一直很認同的。

這次良食脈動講座回到台北,當然一定要參加!就來讓黃魚跟大家分享這場的收穫吧!

良食脈動第25場的主題是,『檢單生活,食得安心』,邀請兩位非常棒的老師:國立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謝昌衛教授,跟大家分享熱門食安議題,第二位國立陽明大學食品安全及健康風險評估研究所的楊登傑教授,則分享生活中如何從家庭來把關食品衛生安全


 

『藥』到一定命除嘛?

這麼吸睛的名稱,配上絕無冷場的謝教授,一開始就把『毒』的概念解釋的非常清楚:『所有的東西都有毒,要視其劑量而定,如果凡事沒有談劑量,就說有毒,這個觀念是錯誤的,過量都是毒,重點是適量使用才能有最大功效』。

接著談到農藥問題,農藥從4,500年前就開始使用,起初是為了栽種方便,而且農藥並非只為了減少病蟲害,也有除草、調節作物生長以及調節益蟲生長的效用,既然如此,為什麼農藥會超標呢?這是因為『人』的關係,像是:沒有按照時間採收、鄰田污染、任意提高濃度或使用頻率、採收期長的蔬果須持續噴藥…等,都會讓農藥超標,而最容易農藥超標的三種水果是:蘋果、藍莓、草莓,謝教授叮嚀大家,未來去採草莓,不要邊採邊吃,當心把農藥也一起吃進肚子裡囉!

另一個重點是『農藥殘留≠農藥超標』,農藥上市前,需經過嚴格試驗與審查,才能訂出農藥容許量,在台灣,農藥採正面表列,列出的農藥才能使用,只要依照規定方式使用,而且按照安全期採收,農藥殘留符合標準,都是安全的。當然,持續使用對生態還是有傷害,像是:地力耗竭、被民眾誤用、環境無法分解…等,減少農藥使用,依然是未來努力的方向。

接著談到最近的中藥事件,讓大家注意到重金屬殘留的問題,重金屬主要危害神經系統,其實在古代就已經廣泛用在藥物及化妝品,像是:硃砂、煉金丹…等,但重金屬無法被身體代謝,會隨著食物鏈累積,最後在高級消費者累積,然後被人類吃掉,受害的依然是我們人類。

第三個主題提到大家很關心的『動物用藥』,動物用藥的目的不外乎為了治療與預防疾病,眾多議題中,最熱門的就是『雞隻生長是因為用生長激素才長的這麼快』答案是錯,雞隻生長速度變快,是從育種到飼料全面技術提昇所創造的結果,而且生長激素非常貴,不可能用在雞上,太不划算了!

謝教授從各種熱門食安議題下手,最後授傳授大家,生活中想要減少農藥殘留的三點撇步:

  • 第一點:選擇當季蔬果
  • 第二點:避免在颱風前後或特殊節日購買
  • 第三點:多樣飲食,各種食物都吃,就能分散風險

 

『不含糊的家庭食安術』

謝教授從食物談食安,接著換楊教授從『家』談食安,有了前端的把關,接下來就是我們消費者接棒,楊教授利用這張圖,告訴我們從『五要』掌握食安:

  • 洗手:烹調前後一定要洗手,利用『內外夾弓大立腕』的口訣澈底清潔雙手;如果手上有傷口,務必要包紮,避免傷口與食物的細菌交互污染。
  • 新鮮:透過食物的顏色、氣味、外觀來判斷食物新鮮度,而且新鮮食物農藥殘留跟污染物也較少,碳足跡也比較低,既能兼顧環保也能保障安全。
  • 生熟食分開:這是最多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,生食有細菌殘留,與熟食使用同一器具,造成交叉污染,所以生熟食的器具務必要分開使用。
  • 澈底加熱:加熱是最好的殺菌方法,烹調時要確認食品中心溫度超過70℃。
  • 注意保存溫度7-60℃稱為『危險溫度帶』,這個溫度區間微生物滋生速度最快,平常在購買食物時,冷凍冷藏食物一定最後買,買完後儘速回家放入冰箱,可以減少在危險溫度帶的時間,如果在室溫太久,讓壞菌滋生太多,即使已經充分加熱,仍有食品中毒的風險。

這場講座讓我對食安問題有更多了解,每次參加良食脈動講座都讓我有升級的感覺,而且每一場都會在FB直播,即使沒能親臨現場,也能線上同步參與,下一場良食脈動講座將移師新竹,主題是餐桌上的糧好食光,邀請在新竹的大家一起來參加,同時一起追蹤灃食FB、參加飲食評測活動,一起提昇你的飲食分數吧!

灃食基金會官網:https://www.fullfoods.org/

灃食基金會FB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fullfoodsfoundation/

你也許會喜歡

無留言

發表迴響